您好,欢迎访问ky·体育(中国)官方网站IOS/安卓通用版/手机APP下载!

优质环保原料

更环保更安全

施工保障

流程严谨、匠心工艺

使用年限

高出平均寿命30%

全国咨询热线

400-26031998

行业新闻
您的位置: ky体育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

新闻动态

联系我们
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ky·体育(中国)官方网站IOS/安卓通用版/手机APP下载

咨询热线:

400-26031998

13800170612

岳麓山下二里半

发布时间:2024-07-07 16:55:20人气:

  岳麓山下二里半长沙市以湘江为界,湘江以东的部分俗称“河东”,湘江以西部分俗称“河西”。河西是典型的“文化区”,沿着麓山路由北往南到左家垅,依次有:湖南师大、湖南大学、中南大学,还曾有湖南戏曲学校、湖南体育学校、湖南艺术学校、湖南矿冶研究所、长沙有色金属学校等院校。

  原来这里只有一条砂石公路,后来修了一条能容两部汽车对开的水泥路,这条路从溁湾镇到湖南师范学院大门段叫二里半,过了二里半经湖南大学到左家垅,叫麓山路。

  出了溁湾镇,便是岳麓山尾南侧的二里半水泥路。这条路口一直延伸到湖南师大的大门,是一条长长的上坡路。过了大门,下坡左边是师大的大体育场,右边是师大的一排四栋老学生宿舍大楼,我前后有几个朋友读师大时,就住在这四栋宿舍里。体育场旁边原来还有一个队,我的一个女同事的爱人便是这个队的。

  我第一次走二里半是1962年秋,那是我们初二年级学生游岳麓山。在河东五一路轮渡码头坐轮渡过湘江,在河西溁湾镇上坡,走到镇外二里半路口乘公交五路车到湖南大学广场下车(现在的东方红广场)。回家时,没钱坐公交车的同学便三五成群走路,过了湖南大学体育场、师大体育场,经二里半至溁湾镇。

  我们非常好奇,便问同行的李立老师,为什么这条路叫二里半?笑着说,二里半真正的命名,是因为从湖南师范学院大门到溁湾镇,刚好有两里半长,所以这条路被命名为二里半。

  过去,因为有湘江的阻隔,城区不能扩展到河西,所以,河西地区基本上是郊区。上世纪曾有一个时候,在河西设立过岳麓区,可后来还是撤并到西区。原来岳麓区委区政府的位置就在现在的溁湾镇地铁站东面的小山上。

  出了溁湾镇,来到镇口的一条不宽的水泥路上,这里是当时长沙河西唯一的一条公交线路——五路车的起点。五路车从溁湾镇开到左家垅的中南工大,过左家垅,便是这条水泥路的尽头,再往前便是乡村小道了。记得在1979年,我到左家垅外的新建长沙调味品厂,参加蔬菜公司的乒乓球赛,在左家垅下公交车,便只能走路到二三里外的工厂了。

  河西那一带,在湘江一大桥修建之前还是农村,只有溁湾镇、望城坡和渔湾市三个小镇。而二里半和麓山路这条水泥路是为岳麓山和湖南师范学院、湖南大学、中南工大和湖南艺术学校、有色金属专科学校等院校专门修建的。

  当时的二里半水泥路两边,一边是岳麓山的山尾坡地,一边是较平的漫坡地,一直连接到湘江边。路两边种的都是南橘树,一到秋天,满山满坡都是金灿灿的南橘。长沙城里也满大街是销售麓山南橘的水果小摊贩。南橘清甜可口,有镇热清咳的功效,是长沙人最爱的秋季水果之一。多说一句,那时很少有什么甜橙、冰糖柑之类。

  现在的二里半早已变成热闹的麓山路,东路口北边是长沙有名的枫林宾馆,算是河西在溁湾镇的地标。枫林宾馆前的南北新通道大路也被命名为枫林路。

  这里本是没有枫林路的,到宁乡的大道在三六六医院那边,要从溁湾镇白沙液街(原溁湾桥路)那边的老路去,在岳麓山北边。现在从湘江一大桥直通枫林宾馆,右转走新开大道(现枫林一路、二路)到岳麓山北侧的湖南省委党校、湖南财经学院(现为湖大北校区)、湖南财专(现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)、涉外经济学院和望城坡。

  左转走二里半老路(现在的麓山路),到湖南师大、湖南大学、左家垅。过了枫林宾馆,是一条热闹的商业街。马路对面是通程商业广场,后来这里建了溁湾镇地铁站,通程广场西边还有地铁出口。

  过了枫林宾馆和通程商业广场,进入麓山路,也就是过去的二里半路。其实这里原来也是二里半的一部分。路两边店铺林立,车如流水马如龙,行人摩肩接踵。这里现在有几个比较有名的单位:湖南中医药研究院和附属医院、长沙市四医院。

  湖南中医药研究院始建于1957年3月17日,其前身是湖南中医药研究所临床研究室。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1966年并入湖南中医学院, 1985年10月更名为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。1991年5月成立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(与中医临床研究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)。可能湖南对中医特别重视,除了有中医学院,还有这个中医研究院,他们把祖国的传统中医学发扬光大,为长沙、湖南和全中国人民造福。这里的医生和研究人员都是可敬可爱的人。

  中医研究院有许多著名老中医,我的一个老同学文先惠便是这里的老中医,他是我们同学中自学成材的典型,经过几十年的奋斗,现在是长沙小有名气的名老中医,退休后,各大诊所抢着请他去坐诊。

  现在他不顾年已耄耋,仍然每周在几个诊所坐诊四个半天。我们同学聚会时都笑他财迷,他却苦笑着说:一是闲不住,二是发挥余热,给老百姓解决点病痛,三是却不过老朋友的邀请。

  中医药研究院东边是院属医院。因为长沙河西原是郊区,所以没有什么商铺和医院。后来为了解决河西居民看病难的问题,中医药研究院的附属医院便应运而生。为河西居民看病难的问题起了不小的作用。

  过了附属医院,不远就是长沙市四医院。这是政府专门在河西设立的综合医院。长沙市第四医院建院于1956年,是河西唯一一所集医疗、科研、教学于一体的市级综合医院。

  过去,河西是没有正规医院的(除了中医研究院的附属医院),只有溁湾镇上有个诊所。后来,河西人口越来越多,在没有湘江大桥的日子里,要是河西居民得了急病,要进医院,还得坐轮渡过河。要是遇上大风天,河里风高浪急,轮渡停开,那就危险了。所以,党和政府关心河西的居民,才建立了四医院。

  四医院旁边是岳麓山大门。原来,这个山门是没有的,是改革开放后才建的。记得1967年时,有一次我们几个知青在岳麓山玩,一时兴起,便从山顶顺山梁往东走,沿山路从二里半路口附近才下到大路上。那时这里还只有几栋中医研究院和四医院的房子,什么岳麓山新山门及索道和新民路都是没有的。

  说起岳麓山的新山门,比起岳麓山的老山门建立的时间也晚不了多少。因为,过去岳麓山是不收门票的,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山门。只是后来一切要用市场经济来规划,所以长沙所有景点都要打门票才能进去。要收门票,当然要建一个山门,于是在岳麓山登高路开了一个山门,正好在通爱晚亭的岔路口前。

  又为了方便游客,所以在二里半的新民路口新开了这个山门。这里原来是为汽车登山修的登山公路,后来在这里修了登山索道,建立了坐缆车上山的捷径,所以这里特别热闹了。

  可是,有许多游客既不开车上山,又不坐缆车上山,因为坐车上山有人专门收费,坐缆车要打票,不再收门票。这里又没有收门票的地方,他们没有打票,便大摇大摆地顺公路上山。

  我们在1995年就这样玩过一回。可是,当我们走到岳麓山最高处的长沙电视发射塔附近时,被几个山上的工作人员拦住,要查我们的门票。原来是山下的工作人员打电话通知了山上的人,说有一伙人没有打门票就上了山。于是,他们便见人就栏,这才拦住我们补了票。因为是他们没有收票处,所以也没有难为我们。

  后来,政府取消了许多风景点的收费,于是人们便能自由自在的随意上山了。而且,那些喜欢登山锻炼的人群更是方便了。因为,以前他们要从这里登山,要打月票的。我们报社便曾和岳麓山合作办《岳麓月刊》,专门帮他们宣传岳麓山的美丽风景,宣传登山健身的好处,宣传他们的优惠措施。

  岳麓山这个山门对面是一条笔直的马路,叫做新民路。听街名就会联想到毛主席曾写过的文章《新主义论》。

  这条街在这里还叫二里半时是没有的,这里只是岳麓山下的一个漫坡,种满了橘子树。当然,农村老房子还是有几栋的。橘子洲大桥通车后,尤其是改革开放后,河西溁湾镇向外扩展,岳麓山下这一片漫坡便慢慢成了街市,这里才慢慢变成了真正的街,所有的橘子树也不见了,麓山路和新民路便应运而生。因为此街上曾有新民学会旧址而得名。

  据新民学会资料,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推翻了我国几千年封建统治,但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没有解决,国内各派军阀互相争夺,内战持续不断,全国人民仍陷于水深火热之中。当时,同城乡小资产阶级有联系的广大爱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,不满中国社会的黑暗,继续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。

 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,新民学会于1918年4月14日在湘江西岸溁湾镇周家台子,距市中心仅2公里的原蔡和森在长沙的旧居成立。新民学会取义于大学之道在新民,日日新,又日新,经过争辩,新民学会确定以革新学术,砥厉品行,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。

  新民学会为我国近代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。它为中国党的建立在思想上、干部上也作了重要准备。旧址毁于1938年长沙“文夕大火”。1986年,旧址复建工程竣工。建筑物除按当年原貌复建外,增建了辅助陈列室及绿化带。旧址内陈设了当年所用家具杂物的仿制品及学会文献资料。所以,修这条路时便命名为新民路。

  现在的麓山路和新民路是溁湾镇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最繁华的地段。过了新民路的麓山路便进入了赫石坡和湖南师范大学段了,那一段的单位和商铺便很少了。

  过了岳麓山新山门和新民路口,便是二里半最后一段,也是湖南师大这一段路,这一段最引人注目的是赫石坡。

  说起赫石坡,便得说一说抗日战争时的四次长沙保卫战。从1938年长沙文化夕大火后,日本鬼子的兵锋便直指长沙。后来,为了垂死挣扎,打通中国的交通线,日本鬼子集中兵力四次进攻长沙,以73军为主的军队,在长沙人民的全力支援下,进行了誓死保卫长沙的战争。前三次都打败了鬼子,最后一次长沙才被攻陷。当时保卫长沙的73军等部队,便把主阵地放在岳麓山,指挥部便设赫石坡。

  后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墓位于长沙市岳麓山赫石坡,建于1946年。根据赫石坡的资料介绍:抗日战争三次“长沙会战”,陆军73军暂编第5师、第50师、77师、193师及军司令部直属部队众多官兵,英勇奋战,壮烈殉国,公葬于此。公墓占地约2000平方米,由忠义观、墓碑、石阶、墓庐等部分组成。墓碑方柱平顶,高10余米,正面朝东,刻楷书:“陆军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”ky体育平台下载,墓后忠义观系存放阵亡将士的骨灰处。2006年5月31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  2005年,我一个老知青朋友从外地回长沙,想去赫石坡看看,说是他父亲曾是73军的老兵,后来参加湖南和平解放的起义,在衡阳军大学习后,被分到永州,一直在那里工作到去世。他父亲后来想重返赫石坡悼念当年牺牲的战友,可惜未能如愿。于是,我们陪他到了赫石坡,在73军阵亡将士墓前献花悼念,以完成他父亲的遗愿。

  赫石坡山腰有一清泉,水质清冽甘甜,许多附近的居民都会带着各种桶和大瓶去赫石坡打泉水回家喝。我曾和几个知青朋友到赫石坡参观并打泉水喝。

  首先进入我们眼帘的是师大中文系的一栋大楼。记得我对湖南师范学院的最早认识就是中文系。因为我们初二时,有几个师范学院中文系的男学生到我们八中实习,他们在我们初中生眼里是天之骄子——大学中文系的实习老师呀!

  那几个实习老师在我们印象里是英俊潇洒,知识丰富,而且会打篮球。我和班上几个会打篮球的同学特别崇拜这几个实习老师。放学后还找着几个实习老师在篮球场打了个痛快。

  后来老师们结束实习要回学校了,我们依依不舍,他们邀请我们去他们学校玩,我们特别高兴地答应了。当然,后来没有成行。

  再后来,我在报社工作时,曾带过许多来实习的大学生,看到他(她)们一张张精神焕发的笑脸,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实习老师。记得一个湖南师大的本科生来实习,我便尽量给他多一些采访和上稿机会,因为在我的印象中,他和我当年的实习老师有点像。

  我不知道,当年八中的领导给我的实习老师的实习鉴定是怎么打的?但我给我的实习生打了优秀的鉴定。他后来参加了工作,过了好多年还一直和我有联系。

  第一次去中文系是2009年,我带一个实习生去采访一个中文系退休老教授。这次他才把我们带进中文系大楼里的办公室,我总算圆了当年的梦。

  过了中文系不远便是师大老校门。我虽然没有读过师大,可2008年,我有幸在这里采访了两位百岁老教授,一个叫姜运开,采访时他104岁。另一个是生命科学院(生物系)的陈梅生,他当时正满一百岁。

  姜运开教授1905年出生于宁乡县黄材镇,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本科第1部第23班。在湖南第一师范的名人册上,他的名字和徐特立、列在一起。

  解放初,姜运开教授任湖南大学总务长。当时的第一任校长是李达。李达曾是一大代表,中央宣传部长。那时的湖南大学实行的是“三长制”:校长、教务长、总务长。姜教授这个总务长是副校长级,副厅长级,专管全校行政后勤工作。湖南大学的许多建筑都是他一手策划出来的,那些有着中国典型风格的教学楼、宿舍、图书馆至今仍令人称道。

  后来湖南大学和湖南师大分家,姜运开教授被分到了师大。姜运开教授治学严谨,潜心于古文字研究。1980年至1983年,先后出版《金文初探》、《甲金文再探》、《甲文入门》等3大册专著。其学术不仅在国内而且播及日本,受到同行专家的广泛好评。

  姜教授的长寿秘诀有几方面原因:一是心态好,不开心的事、难事都看得开;二是积极思考,在学术研究教育上孜孜不倦;三是不沾烟酒,饮食得当;四是家住岳麓山脚下,沾了岳麓山的灵气,每天早晨岳麓山上的雾气可以弥漫到门前,住在这里,如住人间仙境。

  采访完姜教授,又采访了陈梅生教授。陈教授是师大生命科学院的资深教授,当时他和姜教授是我省高校仅存的两位百岁老人,他百岁华诞之时,他散在全国各地的同事学生纷纷赶来给他祝寿,陈老教授的第一届学生、原湖南省委、原省政协尹长民及另一个学生、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家辉先生都来参加了祝寿。

  陈教授原来所在的师大生命科学院就是原来的生物系,也是师大有名的院系之一。记得1974年,湖南师大生命科学院还是湖南师院生物系时,他们的学生到我下放的华容县新河公社农科队实习。因为农科队是全县先进典型,就在我当民办老师的小学旁边,所以,就分了两个实习生住到我的宿舍。他们来实习的是一个班的学生,分散住在各家农户。

  我当时下放十个年头了,看到这些活力十足的大学生,心里特别羡慕:要是我在1973年考上了大学,不就和他们一样可以去实习了吗?暑假回长沙时,我准备去找他们玩,可惜他们也放假回家乡了,因为他们全是外地学生。

  老知青彭兆铮是我最好的朋友。从长沙八中到下放零陵前进人民公社,后从前进公社解散,再次下放到零陵鸟塘铺公社,我们都是在一起劳动和生活的。

  他个子小,做劳动时大家都照顾他。可是,他比我们幸运,1974年,他被推荐上了湖南师范学院,当上了令人羡慕的工农兵大学生,还找了个美丽的女同学为爱人。毕业后,两口子一起分到空军十九厂技校当老师,生活美满幸福,是我们老知青中的姣姣者。

  后来他们又调到湖南图书情报学校,还特意请我们一大群知青朋友去他们学校玩了一回。这期间他们两口子还回师大进修了一段时间。

  1988年8月,湖南省图书情报学校并入湖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。这两个曾经的湖南师范学院的工农兵大学生,竟然回到当年的母校当上了老师。这是两个会学习、有上进心的人,他们经学艰苦努力,都评上了副教授。都当上了所在学院的干部,为二里半留下了一段佳话。

  常言道:贫居闹市无人问,富在深山有远亲。彭教授因为是知青中的成功人士,所以我和许多知青都会骑单车经二里半来师范大学找他玩。他家便住在二里半新民路的学堂坡。

  2007年,彭兆铮在二里半新民路的一个酒家设宴招待老知青战友。前左一白衣者是彭兆铮教授。柳建球摄。

  后来,许多知青的后代要考师范大学,都会去坐公交车经二里半找彭兆铮帮忙。彭是个有原则的人,他说:只要你们子女的成绩上了线,我可以帮忙分个好院系。如果没有上线,我就无能为力了。帮完忙,有人送钱给彭教授,可他硬是一分钱也不肯接。

  我一个华容熟人曾在师大生物系上学,因她是和我一个公社文艺宣传队的,1973年她当上了工农兵大学生,分到了湖南师范学院生物系,所以1975年我顶职回长沙后便去看她。

  在满是女学生的宿舍我们不自在,便和她一起从师大老校门沿二里半往荣湾镇走,边走边说当年宣传队的趣事。二里半虽然长又长,可不一会便走完了,二人便往回走到师大老校门。虽然走完下坡又上坡,可一点也不觉得累。在这里走了两个来回,才送她回宿舍。

  有知青说我和她谈恋爱,其实我没有动过这样的心思,因为她进了大学后,对我当时那个搬运工作是看不上眼的,我有自知之明,与其被拒绝,不如当朋友好。

  再后来,她和同班的男同学好上了,还怀了孕。那时可还是文化大时期,如果被学校发现,后果便是开除学籍,退回农村。那个伢子怕得要死,请病假回了家乡。她不敢回去,便找我求救。我帮她找了一个农村卫生院的熟人,做了人工流产,又躲在那里休息了三天,等她回长沙里,我见她瘦了一大圈。这是我在二里半一次深切的体会。

  二里半是一条普通乡村小公路,因为有了岳麓山和几个大学,这里便成了人来人往之路。当时有民谣:二里半长又长,一直走到湘江旁。湘江边,搭轮渡,一渡渡到五一路。

  现在二里半变成了麓山路,路也宽了数倍,这里车如流水马如龙,只要新民路口红灯一亮,马上两边的马路便停满了大小汽车。从岳麓山下来的游客也只能挤在人行横道线边等待过路。只是原来满山的南橘子,早已不见踪影。外地来的游客只能看到繁华的麓山路,哪里还会知道这里曾是一条长长的二里半山路?

推荐资讯